2025年3月10日下午,注会2401班在教2-303举行了一场以“学习服务精神,传承日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此次班会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志愿服务精神和抗日精神的内涵与意义,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班会由班长李好主持,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志愿服务精神。通过PPT展示,同学们首先了解了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志愿服务是指个人或团体自愿为社会、他人提供无偿服务的行为,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志愿服务的多样性,班会上还展示了国内外的一些志愿服务案例。国内的志愿服务案例包括疫情期间的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等,而国际案例则涉及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志愿服务。还介绍了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公益组织等渠道寻找志愿服务机会,并在参与过程中注意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保持热情和耐心。
班会的第二个环节是学习中国人民抗日精神。抗日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今天应当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通过班长的讲解,同学们首先了解了抗日精神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抗日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勇敢抗争、团结一致、不畏牺牲的精神。抗日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深入探讨抗日精神的内涵时,同学们认识到,抗日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勇敢抗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勇敢抗争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不仅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当秉持的态度。
班会的最后班长还呼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抗日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此次班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不仅对志愿服务精神和抗日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宝贵的精神,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