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党建思政 党员风采 正文

会院师生说||第十期:以德培德,砥砺深耕

作者:时间:2023-10-23点击数:

不辞辛劳

恩在四方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他们谆谆教诲

辟我们未来之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会计学院教风学风督察组开设的“会院师生说”第十期专访活动如期举行,本期受邀嘉宾是会计学院李超老师。

李超

1986年4月,籍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会计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近年来主编、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合著共6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教育厅课题等5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采访问答

问:请问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您选择成为一名老师?

答:高中时给同学们讲题,他们都说我讲的特别清楚,有做老师的潜质,当时就有了这个想法。可能是高中时候的这个想法促使我一直往这个方面去努力,所以在研究生毕业后,偶然的机会就来到了学校任职,一待就是十几年。

问:您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花费了很多心血,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由于目前强调课程思政,特别是我们所教授的财务会计课程,例如我教的税法,常会引用相关税法实例,提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点。另外,一些学生常声称他们想要考证,可以在课程设计时事先阐明与考证相关的难点,或是分数较多的内容。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更多地突出教学、思政、考证以及学科竞赛这些方面,一同进行规划。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更加有目标性,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他们来说,兴趣便是最佳的教师。

问:在教学生涯中您对哪次的教学成果印象最深刻?

答:我个人感觉让我最难忘,就是第四届青年说课比赛,因为那次讲的内容是税务筹划个人所得税,以我们晴川学院的大四学生的工资纳税筹划为实例。讲完之后,老师们和同学们考虑到自己的工资是不是也可以进行筹划,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提高自己的工资。从中我感受到:老师不仅可以讲理论知识,还可以讲解大家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用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的领悟是我这次比赛难忘的收获。

问:您认为老师在自我提升方面,应该更注重教学技巧还是专业知识?

答:在我看来,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都重要。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适应我们的专业课程和新环境。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可能并不是和你的互动方式,而是就业和准备所需的事项因此,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加强教学技巧,让他们更喜欢你的课程并且能够学好。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更需要面对就业、选择和备考研究生以及公务员考试的压力。因此,老师也需要在这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认为这是互相促进的,是一种共赢。老师需要具备上课的技巧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才能认同你。

问:您认为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呢?

答:我认为学生内在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清晰地表达今天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他们就可以简单而明了地理解课程,并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然而,与学生的互动更为重要,不仅包括课堂上的互动,课后有问题时走近学生也非常有必要。与学生建立联系可以获得反馈,因为他们是你的授课对象,他们最了解自己的感受。可能老师自己无法察觉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信息的反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他们相信你是真心关心他们的,他们就会愿意与你交流,这将使他们更加专心听课。作为老师,更需要自律言行,将课程的重点突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技巧。同时,对每学期的评价都应予以重视,无论是督导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评价。

问:您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的教风学风建设上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答:首先,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不仅仅关注自己的不足。他们应该帮助学生先做到成人,才能继而成为成功的人才。班主任还负责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我个人觉得班主任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倾听学生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情绪状态。班主任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我希望大家能团结在一起,一个好的班集体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团结力量都将提升,大家都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

青年学生说

说到会计学院的李超老师,智会2201班的王郭珺瑶同学说到:李超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并且十分有趣的老师,专业知识丰富,擅于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上会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来改变自己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方式,提出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点;课下也会积极指导,一同规划教学、思政、考证以及学科竞赛,让同学们更加有目标性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非常感谢李超老师对会院师生说活动的支持。希望李超老师的经验分享可以让同学和老师有所启发,让大家携手共建良好教风学风。敬请期待下一期优秀老师和优秀学生的专访活动。

Copyright © 2006-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