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2025年3月4日和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盛会。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今年的两会备受瞩目。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会一探究竟吧!

全国两会聚焦“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绘就了新蓝图。
经济方面,强调高质量发展,通过扩大内需、降低物流成本、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等措施推动经济增长。科技方面,“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民生保障是重点,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方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生态方面,要求持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5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两会传递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决心,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中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今年的两会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重要议题,一系列温暖人心的民生政策彰显了国家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今年的两会不仅是议大事、谋大计的重要平台,更是观大局、察大势的关键窗口。在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有十年的关键时期,两会凝聚了全社会的共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力量。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4.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6.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7.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9.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代表委员及武汉干部群众热议“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讲到文化,强调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提法,引发代表委员及武汉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表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讲含“新”量,也要讲含“文”量。要高度重视文化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久久为功提升文化影响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丁亚琳指出,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上,还体现在“文化+”的赋能效应上。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强化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总书记强调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对科技企业而言同样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华工科技启动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传播敢想敢干、智创未来理念,激发全员创造潜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表示,当下科技发展迅猛,催生了新的文化类型,但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仍待进一步挖掘。她强调,武汉应挖掘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艺创新,吸引高素质人才,为城市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春风浩荡,两会圆满落幕,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盛会!从科技创新到教育强国,从绿色发展到乡村振兴,每一项决策都与当代青年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腾飞!